围绕数字化、网络化、可视化、智慧化,宁德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,在基础设施、智慧政务、智慧扶贫、智慧管理、智慧便民等方面深入探索,积极构建线上线下多元化融合的城市数字化体系。如今,宁德各县(市、区)和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、125个乡镇(街道)、445个村(社区)初步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,并接入部分视频监控和汇聚相关信息。
网格化服务管理保民生
日前,记者在宁德蕉城区金涵畲族乡社会管理网格化服务中心看到,工作人员正将网格巡查员反馈的信息第一时间上传到云端平台,相关部门收到信息后,便可第一时间前往处置。
“我们将全乡16个建制村划分为16个网格,通过‘定格、定人、定责’,融汇网格内人、地、事、物、情等要素,形成一张信息数据网络。”金涵畲族乡综治办负责人说。
去年底,宁德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开始运行,实现了纵向贯通市、县(市、区)、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,横向联接市、县(市、区)各有关部门的一体化整合对接。
根据“综合治理、政务服务、城乡管理、便民服务”的功能定位,宁德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重点探索全域联网化解矛盾纠纷新体系、“无欠薪项目部”数据化管理新系统和“四情”(社情、警情、案情、舆情)分析研判运用新功能。通过“网上”“网下”两种资源、两个手段,提升社会不稳定因素预警预防能力和排查化解实效,力求做到情况掌握在网格、问题解决在网格、工作推进在网格、感情融洽在网格、工作效果在网格。
同时,宁德市各级各部门还将按照“能通办则通办、能就近则就近”的原则,主动打破壁垒,积极融入整合,真正把便民服务搬到群众家门口。
“目前,已基本实现社会治理、城市管理、民生服务、政务服务融合,后期将逐步实现全市网格化体系一体化运行,使宁德市的社会服务更精准、城市管理更精细、治安防控更精密、人民生活更美好。”林文腾说。
“互联网+”精准扶贫见真章
“我手机下载了配套软件,只要点击相应的茶园位置,就能显示出茶叶实时状况。有了这套24小时直播的可视化预订系统和农产品可追溯系统,茶园主通过手机APP可以随时随地看到茶园从种植管理到生产加工、包装、物流等环节的全过程。”寿宁县下党乡定制茶园项目负责人王明秀说。
多云雾的亚热带山地气候,让下党村种植的深山生态茶有着别样韵味。然而,受交通、销路等因素制约,优质的茶青只能贱卖给外来茶贩,茶农很少有议价权,严重制约村民的种茶积极性。
2014年7月,省委组织部下派干部曾守福到下党村任第一书记,通过前期调研走访,曾守福与村两委商议后决定在“新”“奇”“特”上做文章。“既然茶叶不好卖,那就转变思路,卖茶园不卖茶叶!”下党村因地制宜,打造“互联网+”扶贫定制茶园品牌。
村两委成员经过讨论决定,通过引入现代传媒手段,向全国招募茶园主。茶园主以每亩2万元的价格,与村里签订5年期合同。合同规定茶园所有权仍归茶农,茶园在合同期内生产茶叶归茶园主所有。茶园主将茶园生产交给合作社,每年可收获50公斤干茶,还可到茶园体验采茶等活动。
据介绍,“扶贫定制茶园”项目采取“互联网+TV”模式,充分实现可视化,在村中的茶园、茶厂安装34个摄像头,走绿色销售渠道。
转变生产方式,带来效益提升。据了解,目前已有120余户茶农加入扶贫定制项目,每亩茶园收入从原来的2400元提高到现在的6000多元。2017年,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.2万元,村集体收入22.3万元。
下党乡扶贫“定制茶园”模式只是宁德“数字经济”建设中的一个缩影。宁德市还积极按照“开放包容、分类实施、平台带动、稳步推进”的思路,强化政策扶持,落实激励机制,扎实推进电子商务建设,涌现了党建带动电商、“互联网+贫困户农产品”、“互联网+公司+合作社”等不同模式的农村电商发展道路。(本报记者 范陈春)